在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大潮中,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陈慧雯,于9月21日至22日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级研修班。此次论坛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22个省份近130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高校通识教育领域和人才培养的应用与探索。
论坛上,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志华教授对参会的专家和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他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种大趋势下,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既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举措。
江苏大学副校长杨道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转型的影响,并介绍了该校在推进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建设计划。他指出,人工智能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明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新路径,避免实践工作的点状思维与孤立思维;此外,还应构建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模式,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江苏省高教学会会长丁晓昌教授在讲话中强调,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教育的辅助工具,而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力量。他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几个维度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三点意见:一是人工智能+要依据教育规律校准教育目标;二是人工智能+要打造教育专有大模型;三是人工智能+要回归育人价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陈松灿教授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培养交叉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期望此次会议能让与会者全方位受益,建立与AI发展相适应的新思维,并将之融入实际教学,携手共创人工智能美好前景。
在工商管理专业中,人工智能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工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学生能够分析市场趋势,预测消费者行为;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企业运营数据进行优化,提高决策效率。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我校教师陈慧雯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工商管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计划将这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融入到未来的教学中。我们期待这些改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管理学院将继续关注并参与此类论坛,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前沿的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