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深入了解专业培养体系,提升专业认知和归属感,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积极探索专业教育新模式,推出“师生结对子”活动,为每位新生配备专属“学业导师”,开启专业教育新篇章。
长期以来,高校师生之间普遍存在交流渠道不畅、沟通频率不足等问题,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此,工商管理系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大一阶段设立专业教育指导老师,实行“小组化、日常化、常态化”的专业指导教育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师生结对子’的方式,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工商管理系副系主任王梦嫣老师在介绍该项举措时表示。
在具体实施中,工商管理系为每位专业教育指导老师分配3—5名新生,组成学习小组。指导老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建议和心理疏导。这种精准指导模式旨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为确保“师生结对子”活动取得实效,工商管理系积极与学工部门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学工部门将定期组织专业教育指导老师进行培训,提升老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同时,工商管理系还与学工部门共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成长轨迹,为专业教育指导老师提供参考依据。管理学院副院长石林表示:“通过‘师生结对子’活动,能够有效打破师生之间的交流壁垒,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师生结对子”活动是工商管理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工商管理系将继续探索专业教育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