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红脉韵,青述巴山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赤旗红心逐梦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年份承载着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重大使命。值此重要历史节点,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赤旗红心逐梦队于71日奔赴四川省巴中市,以“青述巴山红”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探访红色遗址、聆听专业历史讲解、对话多元社会群体,以沉浸式学习的方式,深入追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的独特视角。

实践活动的首站,团队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王坪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环绕下,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静静矗立,墓碑上“万世光荣”四个大字刚劲有力,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为之驻足凝视,久久不愿离去。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情,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并轻轻拭去墓碑上的尘土,为无名烈士碑精心描红。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对先烈们无声却深情的致敬,表达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与崇高敬意。

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家书以及复原的战地场景,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动串联起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根据地的波澜壮阔历程。团队成员们驻足于各个展柜前,目光紧紧凝视着红军战士用过的马灯与草鞋,试图透过这些静默的文物,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将帅碑林,团队成员凝视着多块刻有“无名烈士”的纪念碑,内心深受触动。一位成员感慨道:“这些碑文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应忘记任何一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先烈。”而红云岩上“赤化全川”的石刻标语,字迹工整、笔力遒劲,即便在十几千米之外依然清晰可见,令众人惊叹不已。它不仅见证了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更深刻体现了红军与当地群众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不仅通过珍贵的文物与详实的史料追溯历史脉络,更通过采访不同群体构建起当代红色叙事的新篇章。在恩阳古镇,青石板路两侧的川北民居依然保留着红军时期的标语与办公旧址,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位受访游客感慨地说:“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之旅,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团队还在南龛摩崖造像前聆听“土改保护石窟”的当代守护故事,深刻理解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延续。

踏入晏阳初博物馆,斑驳的展墙上陈列着20世纪30年代平民教育运动的珍贵影像。画面中,乡间学堂里农人们捧着识字课本认真跟读,合作社账本上工整的算术记录着生产收益,生动展现了平民教育运动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团队了解到,晏阳初提出的“文艺教育治愚、生计教育治穷”等“四大教育”理念,曾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乡村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也为如今巴中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原来改变世界可以从教一个字开始。”一位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道,这句话也道出了大家对红色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考。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赤旗红心逐梦队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探寻巴山红色文化,不仅让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以青春的视角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