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对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深化教学内涵建设,10月11日,行政管理系组织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专题汇报会。系部全体教师围绕教学大纲、授课设计、备课笔记与PPT课件等环节,系统汇报了各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
在教学大纲修订方面,《西方行政学》《行政伦理学》等课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与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系统融入理论框架,强化价值引领;《非营利组织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新增“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知识模块,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逻辑学》增设“模态逻辑”章节,拓展课程理论深度;《行政职业能力开发》则紧密对接公务员考试动态,优化教学模块设置,提升课程实用性与针对性。
在授课设计与教学实施层面,课程组团队协同推进教学资源系统化建设。《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等课程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牵头完成完整的授课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路径;《电子政务》课程创新引入“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实训环节,增强课堂参与感与实效性。此外,多数课程已实现电子教案全覆盖,便于动态更新与资源共享。《社会学》《政治学》等课程结合公务员考试与考研内容持续更新教学案例,提升教学内容时效性与应用价值。
在教学手段与课件建设方面,多门课程积极探索技术赋能与形式创新。《组织行为学》运用AI技术推动预习环节智能化,定期推送任务包;《逻辑学》试点“教学智能体”与“数字人讲解”,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路径;《电子政务》《行政伦理学》等课程将最新政务案例、考试真题与时政热点系统融入课件,强化课堂与现实问题的关联度。
管理学院院长、行政管理系教师季媛媛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系统性教学内容更新是专业对接社会需求、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举措。她强调,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前沿技术”双轮驱动机制,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优化过程性考核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与实训平台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竞争力。
此次教学内容系统更新与汇报交流,标志着行政管理专业在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职业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